在这个阶段里,时间的具体表现是水的用量。
水的量多量少会直接决定味道成熟的整个阶段时间是否够用。
火候里面的侯,并不一定是表盘上指针走过的圈数,有可能是水的量,是火的大小,是食材的体积,等等……
到这儿的时候,借着油焖大虾这道菜为例,把焖从各个方面算是分析完了。
一道只用了盐和酒为调料的菜,他的味道其实都在焖这个手法的功夫里。
关于油焖大虾这道菜,我再多说几句。
这道菜最后的收汁工作其实尤其重要。
鲜味,也就是融合味会在焖的过程中自动完成。
但是这时候香味是被临时封印了的,收汁把锅内水和油的比例做一个反向调整,水分变少,油温会继续增加,香味被再一次激发出来,否则这道菜最后的香味会欠缺。
焖为什么那么难?
焖算的上烹饪手法中比较难的一种,主要体现在火候的控制上。
说火候,有点太抽象,具体体现是温度,时间,以及油和水的用量。
我在文章最开始的时候,列举了几种烹饪手法,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
烧,炸,煎,炒,焖,炖,蒸,煮。
这个顺序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烹饪中温度的排序。
前三个温度最高,以油或火为主。
后三个温度最低,以水或汽为主。
炒和焖居中,都是油水共同配合。只不过炒更倾向于油,焖更倾向于水。
焖的前半段,可能是煎,可能是炒。
焖的后半段,可能是炖,可能是蒸。
黄焖鸡
做菜和做事一样,需要控制的变量越多,难度就越大。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到一种管理上的逻辑方法去降低这件事的难度。
第一步是结合自身的能力,把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分类,区分出影响大的,和相对小的。
第二步,根据分析的结果,筛选变量,把影响较大,且恰好是自身能力不足的变量,进行训练。
虽然我一直在创作烹饪理论类的文章,但不可否认的是,烹饪这件事,实际操作要比理论知识更重要。
也恰是因为这一特点,决定了只要我们勤加训练,把菜做好并不是难事。
文章的最后,我分享一道以前我在店里卖过的焖面,尽量的把细节描述出来,以备大家参考。
红焖鲍鱼
盖盖子,得找准时机
很多人把盖上盖子以后的阶段,叫做焖。
这种叫法也有道理,盖盖以后,蒸汽环绕,跟蒸桑拿一样,确实挺闷的。
想要焖的好,盖子把握牢。
什么时候盖锅盖,是焖的另一个关键点。
这次,以煎饺为例吧。
每次包了饺子,我都会挑一盘颜值最高的做煎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