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不足 1 两的毛刀鱼通常会被去鱼皮、内脏后,取鱼肉加工成刀鱼馅料,另外配比一定量猪肉,制成刀鱼馄饨。
连使用「毛刀」制作的「刀鱼馄饨」都可以与「奢侈品系统」对应。从更小的毛刀上攫取细小的鱼茸包成馄饨,如同奢侈品的装饰品,无论是男士票夹,还是女士挂件。因为同享一个品牌价值,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获得极高的利润,同时让非奢侈品目标客户感受到奢侈品品牌的魔力。
享受奢侈品的高光,伴随着争议与流言更多;而成为奢侈品,意味着与它相识于微时的人将会失去它。
我乘着渡轮渡过长江。江阴对岸的靖江,有一个开在江边的餐厅在等着我。跨过长江,苏锡常的甜味消失,一种更为浓郁的咸鲜味上扬。刀鱼在长江两岸均价,那天二两刀鱼 280 元,二两半刀鱼 580 元,三两刀鱼 1280 元。
我点了一份烧杂鱼,98 元。长江禁捕,但长江有如毛细血管的沟汊河港潮涨潮落,潜藏其中的杂鱼,都是长江水滋润的孩子。本地人教我读它们的名字:沙塌皮、猪尾鱼、乔丁、火眼、三角鳊等等等等。杂鱼太多了,但每条杂鱼都有自己的风味和质感。时间将鲜度赋予奢侈品刀鱼,也一视同仁地赋予了平民身份的杂鱼。
时间的齿轮转动至今,世界中不只有垂直分层,也出现水平分化,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通过符号标注自己。餐桌上的「时尚」标注的不是财富多少、社会阶层的高低,而是「我与你」不同。早些年吃杂鱼是丢面子的事情,不能用来待客,大多是渔民作为尾货留下自家打打牙祭,或者廉价卖给捡便宜的百姓。而现在,吃杂鱼变成一件颇有趣味之事。
上海的浦江春晓餐厅每年会展示当年刀鱼季的每日价格牌。
在中国餐饮竞争最为激烈的上海,张永亮正在布局长江菜的版图。无论是价格上天的刀鱼,还是鳗鱼、白鱼,甚至是不起眼的蟛蜞脚,小小的螺蛳,溧阳白芹,远处徽山的刀板香和春笋,都是长江人的珍惜之物。一桌「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长江宴席,考验厨师用食材给人带来微妙的季节更递之感,从不只刀鱼唱独角戏。
等到长江开渔的那一天。7 年后,哪些鱼被神化,哪些鱼重出江湖?长江鱼又会有一轮什么样的价格塑造?是否会给现代餐桌增加品种?人们对鱼的观念是否会有变化?什么鱼「好吃」,什么鱼「能吃」?在什么季节吃什么鱼?而这些鱼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近年来开始流行的刀鱼煲仔饭是脱胎于土灶农家菜。将刀鱼蒸好后倒挂木盖上,揭开盖之后鱼肉自动落在饭中。
我期待 7 年后和长江鱼重逢的那一天。
长江边啊,最可爱的是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不是每一种鱼都能成为刀鱼,但还有这么多滋味鲜活自由,没有被金钱的排序绑定。春光眷顾所有爱吃的人。
(感谢石晗瑾对本文的帮助。)
参考资料:
《长江流域刀鱼资源调查报告》,长江流域刀鲚资源调查协作组
《江阴旅游文化》,澄江食林
《食物的贫富流动》,Ligaya Mishan
《奢侈品战略:揭秘世界顶级奢侈品的品牌战略》,Vincent Bastien
《明清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刀鲚研究》,黄春芩
《江阴启示|GDP 背后:经济最强县域如何藏富于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