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角度分析隆中对,隆中对战略详细解析

首页 > 企业招商 > 作者:YD1662023-12-29 22:53:57

华为有个著名的段子,你一定听说过。

早年,华为入职了一位新员工,小伙子年轻气盛,干劲十足。不仅工作努力,平时还很注意观察,把对公司的所思所想一一记录。

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将自己在公司所发现的诸多问题,写了一份万言书提交给任正非,对企业的经营战略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建议,他满心以为任总会被年轻人的热忱与智慧所打动,结果却出乎意料。

任正非对这份万言书嗤之以鼻,还说了一句挺损人的话:如果该员工精神上有问题,建议送医院治疗。

后来,这个故事被人反复提及,作为职场新人不知深浅,空谈误国的反面教材。那么,年轻人到底要不要给领导提所谓的“战略性建议”呢?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人物。他已经在我们的文章里出场过多次,没错,他就是三国时代的明星级人物——诸葛亮。

从战略角度分析隆中对,隆中对战略详细解析(1)

1/5 刘备有没有采纳《隆中对》的意见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才27岁,刘备则是个46岁的中年人,尽管名声在外,其实连块像样的地盘也没有。

刘备早就听闻诸葛亮的大名,远道而来,除了招揽人才,顺便也想掂量一下对方的能耐。于是他向诸葛亮请教当今时势,以及对他目前的处境有何高见。

诸葛亮早有准备,他绝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于是推出了他酝酿已久的方略,这就是闻名天下的《隆中对》。

从战略角度分析隆中对,隆中对战略详细解析(2)

刘备与诸葛亮影视形象

《隆中对》的内容你应该很熟悉了,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

首先,刘备必须接受曹操暂时无法战胜这一事实,所以不可与之争锋。

第二,要对付曹操,刘备必须利用南方的荆州、益州(即四川)和东吴这三股势力。其中,荆州和益州可图之,东吴则必须结盟,组成抗曹联合统一战线。

第三,取得荆益二州之后,刘备应以益州为大本营,北出秦川,南出荆襄,从两个方向进攻中原,一旦实现,“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的建议,有点像今天商业世界的SWOT分析。把刘备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全部罗列出来,让对方一目了然。果然,刘备听完拍案叫绝。年轻人,以前从没有谁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后面的剧情仿佛正如诸葛亮所推演的。赤壁之战后,刘备相继取得荆州和益州,随后又攻取汉中,三分天下的局面就此形成。最后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使大汉复兴的梦想化为泡影。

读到这儿你大概觉得,刘备从此以《隆中对》作为战略指南,指导他的行动和部署,真的是这样吗?

从战略角度分析隆中对,隆中对战略详细解析(3)

其实,《隆中对》充其量只是刘备与诸葛亮见面时的一道面试题,在后来的实践中,刘备没怎么把它当回事。

何以见得?你只要看看诸葛亮在刘备身边呆了多久就知道了。就拿《隆中对》里最重要的一环——占领益州来说,刘备进军四川,整个过程是庞统与法正替他出谋划策,根本没诸葛亮什么事。

那么,当时的诸葛亮在干嘛呢?答案是:管后勤。

无论在荆州还是后来在益州,诸葛亮主要负责的,都是像粮草、税赋、运输这些保障工作。至于前线打仗,诸葛亮参与的不多。

要不是法正庞统他们死得早,诸葛亮恐怕难有出头的机会。后来,刘备攻打东吴惨败而归,诸葛亮就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法孝直,指的就是法正。

诸葛亮作为刘备“首席军师”的形象,是《三国演义》赋予的,为了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罗贯中不惜对他的履历重新做了包装。这从文学角度是可以理解的,可惜不是历史事实。

2/5 《隆中对》所隐含的问题

很多人对《隆中对》的战略没能彻底实施而惋惜,如果当年关羽能守住荆州,汉室是否真的有望振兴呢?

其实,即使从战略的角度,《隆中对》也是有问题的。

最早对《隆中对》提出质疑的,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洵就是苏轼的父亲,他不仅是文学家,也是一名优秀的政论家。

从战略角度分析隆中对,隆中对战略详细解析(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