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萧红在《呼兰河传》里的描写场景,稍作整理,我们便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萧红故居的格局。萧红故居整体上有东、西两个院落,东院由东厢房、西厢房、五间正房组成,其中的五间正房是由一个中屋和四个小屋构成的,其中将中屋作为中心基点,四间小屋分别东西对称分布。西院是对外出租的院落,是四合形式的院落住宅,而西院的后面便是萧红笔下的一块圣地一一后花园。
值得一提的是,萧红的这片后花园占地约有两千多平米,单从后花园的面积来看,萧红家的富庶程度也可见一斑。
同时在萧红家的四合院中,许多的建屋习惯是沿袭了满族习俗的。往昔,满族建房有“以西为贵”的说法,落成的正房,以西屋为大,称为上屋,萧红曾提到过“祖母住的是西屋”,我们也不难看出,祖母在萧红家应该是最被家人敬重的一位长者了。
萧红儿时的这座大四合院,是萧红对这个世界的初始情景和终身记忆,那个时代许多文化症结都浓缩在她独特的家庭环境里。对于萧红笔下民居的探究也都成为我们真正了解萧红这位带着浓厚启蒙思想的革命战士的另一个着眼点和解读途径。
02 描写饮食地域性特点,其实更多的是在传承地理环境、社会历史背景和经济文化特征。饮食的地域性特点是不言而喻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经济文化条件都会对饮食习惯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
萧红依然难以忘怀儿时祖父给他用黄泥裹着烧熟的小猪和鸭子,“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还有冯歪嘴子的秋天做的美味的黏糕,这是萧红全家都喜爱的美味。更有豆腐、麻花、凉粉的沿街叫卖声,都诱惑着人们的味觉,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同时萧红还写到了这样一个画面:玉阿嫂这位勤劳且又任劳任怨的女人,她的手像纺车一样为地主家串茄子,而当茄子晒好之后全部被送到了地主家备冬粮的仓库,玉阿嫂到冬天只吃着地主用以喂猪的烂土豆;黄良子照顾着主人家的胖孩子,天天心疼着自己的瘦孩子,像做贼一样偷偷向桥对面扔过去主人剩下的吃食,当两个孩子一起的时候,瘦孩子唆着胖孩子吃杏扔掉的杏核;金枝妈妈心疼女儿,可当女儿败坏了菜棵,母亲就瞬间像母老虎一样捕住了自己的女儿,打的金枝鼻子立刻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