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概念,非虚构写作的概念和特点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07-31 21:24:00

彼得·海斯勒的另一部代表作《江城》。/豆瓣

到2015年,描写“创伤、苦难、小人物”的白俄罗斯作家、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为代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使纪实文学再次受到关注。

此后,国内的腾讯谷雨工作室、网易“人间theLivings”、真实故事计划等非虚构写作平台相继兴起。这些商业公司也在致力于将非虚构文学与出版、影视行业结合,发挥非虚构作品的最大价值。

但是学界至今仍未对“非虚构写作”的内涵和外延做明确规定,而“非虚构”与纪实文学、特稿、报告文学等文体之间的区分也不甚明了。总体而言,“非虚构”与纪实文学、特稿的差异较小。

非虚构写作概念,非虚构写作的概念和特点(5)

电影《一九四二》,改编自刘震云的纪实小说《温故一九四二》。/豆瓣

兴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今天很少提到的“报告文学”,与“非虚构”的区别则较大。

前《南方周末》特稿编辑、记者,现从事写作培训的叶伟民先生用下面这对例子来做区分:

报告文学集大成者:《哥德巴赫猜想》

V S.

美国非虚构代表作:《被仰望与被遗忘的》

《哥德巴赫猜想》(徐迟):

“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这些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

《被仰望与被遗忘的》(盖伊·特立斯):

“他们在一个地方只逗留一段时间,一旦大桥建好,他们就开拔到另一座城市,去修建等待着他们的另一座大桥。他们把所有的地方都连接了起来,但他们自己的生活却永远孤独、飘零。”

更有趣的是,叶伟民模仿“报告文学”的手法重写《被仰望与被遗忘的》

“何等平凡而伟大的群体啊!他们从一座城到另一座城,建起一座桥又一座桥,就像天兵神将巧手编虹桥,把天堑变坦途。他们燃烧自己,照亮大地!”

“报告文学”这种文学体裁好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透过这些极尽华丽与赞美的词语,仿佛它的精神内核,从上到下,从个人到组织,从未消失

由这组对比也不难看出,“报告文学”似乎永远代表光荣与梦想,已逐渐丧失文学的批判性

而“非虚构写作”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普通工人的劳动。更重要的是,作者察觉到其中的“反常”:城市不一定属于城市建造者

非虚构写作概念,非虚构写作的概念和特点(6)

《矿民、马夫、尘肺病》是不易被看见的“反常”。/豆瓣

如果只停留于对表象的描述,恐怕很难成为经典之作。

因为盖伊·特立斯对表象的反思,关注到弱势群体,也让读者心生恻隐之心,才使其成为了不起的作家

30万个故事里的中国人

拥有800多万粉丝的“真实故事计划”,大概是中文互联网最大的非虚构写作平台。

近期,“真实故事计划”携手多家影视企业、出版机构和媒体,发起第三届非虚构写作大赛。邀请著有“中国纪实三部曲”的彼得·海斯勒、著有《寂静的孩子》的作家袁凌、执导现实主义题材暴裂无声》的导演忻钰坤等做评委。

非虚构写作概念,非虚构写作的概念和特点(7)

推荐下关注现实题材的新晋导演忻钰坤。/豆瓣

“真实故事计划”的创始人雷磊先生,曾在2018年的“今日头条创作者”演讲上表示,从2016年“真实故事计划”上线以来,他们已累计收到30多万个故事

通过对这些内容做文本分析,发现接近80%的故事发生在家庭这个场域内

亲情叙事占据主导,这一点也基本符合人们惯常理解的东亚社会。尤其是中国社会,家庭观念较重,挤压了爱情、友情等亲密关系的空间。着力书写亲情和家庭故事,成为非虚构写作的主体内容。

非虚构写作概念,非虚构写作的概念和特点(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