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推荐:
文/陆艺
【作者简介】陆艺,湖北荆州人,武汉大学新闻系硕士研究生,曾在挪威奥斯陆大学留学。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多年,曾在《荆州日报》《今日湖北》《学习月刊》等报刊媒体发表上百万字的新闻、通讯、散文等各类作品,参与编写《女生安全宝典》等书籍。现在湖北省级事业单位担任办公室文案工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笑傲江湖曲,琴箫和奏,更无来者。哪堪红尘浊世,一曲无憾事。曲尽,灰飞,烟灭,却余袅袅清音。
《笑傲江湖》是一首琴箫合奏的曲子,金庸在书中交代说,它是日月教曲洋和衡山刘正风根据古人嵇康的《广陵散》改编创作而成。曲名《笑傲江湖》,自有深意,然而曲刘二人因此却终究不能为正邪两派所容,死于小人之手。死之前在合作一曲之后,将曲谱交给了令狐冲。
纵观《笑傲江湖》全书,“隐士”精神贯穿其中,笑傲江湖曲就是一首古雅高致的隐士之曲;而《广陵散》的作者嵇康,就是这种隐士精神的最佳代表。
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英俊潇洒,被形容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史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嵇康,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他的容貌风神带着仙气,他的惊世才华带着仙气,他的无瑕人品带着仙气。他就像一个谪仙人,误堕红尘,可怜身在人间为客。
说到嵇康不得不提同为“七贤”的阮籍,中国文化史把他们俩的名字永远地排列在一起。魏晋乱世,一种独特的人生风范,从黑暗、混乱、血腥的挤压中飘然而出。阮籍对于官场是一种游戏般的洒脱,更让人惊异的是,他对于礼教的轻慢。阮籍的母亲去世了,他正在下围棋,死讯传来,下棋的对方要求停止,阮籍却非要下完棋。几天后母亲下葬,他又吃肉喝酒,然后才与母亲遗体告别。人家吊唁他母亲他也白眼相向!这个消息被嵇康听到了不觉一惊,支颐一想,猛然憬悟,急速地备了酒、挟着琴来到灵堂。酒和琴,与吊唁灵堂多么矛盾,但阮籍却站起身来,迎了上去。你来了吗,与我一样不顾礼法的朋友,你是想用美酒和音乐来送别我操劳一生的母亲?
阮籍与比他小十三岁的嵇康,成了终身的朋友。嵇康的人生主张让当时的人听了触目惊心:“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他完全不理会种种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彻底地厌恶官场仕途,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使他心醉神迷的庄子哲学世界: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嵇康是个身体力行的实践者,长期隐居的他竟然开了个铁匠铺,每天在大树下免费给人打铁。打铁是他的个人爱好,也与他非汤武薄孔孟有关,多少含有不理孔孟轻视劳动的那一套而表现出抗世疾俗的意思。这一点和现代羸弱的知识分子不可同日而语。
钟会当时做大官,慕名去拜访他,“乘肥衣轻,宾从如云”,排场很大。嵇康却自顾自打铁,不予理会。钟会讨了个没趣,正要离去,嵇康问他:‘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这家伙,也算得是个聪明才智之士了,就可惜胸襟太小,为了这件事心中生气,向司马昭说嵇康的坏话,司马昭便把嵇康*了。
据《琴议》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嵇康临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