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简介,广陵散到底有多可怕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0 21:33:04

相传嵇康这首《广陵散》是一位老者所传,据《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说嵇康夜投月华亭,此亭由来*人,但康“心中萧散,了无惧意”,至一更,一声称“身是故人”的鬼魅提头相见,与康“共论音声之趣”,授之《广陵散》,且与康誓曰:不得教人。天明而去。其间以鬼魅现身授琴,给嵇康与《广陵散》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嵇康经常弹此曲与阮籍听,两人抚琴而坐,相对无言,以琴通心灵之音,高山流水惜知音,一曲《广陵散》让他们成为生死知己。嵇康被司马昭*害的第二年,阮籍被迫写了一篇劝司马昭进封晋公的《劝进箴》,语意进退含糊。几个月后阮籍去世,终年五十三岁。

嵇康和阮籍的友情让人想起《笑傲江湖》这首曲子的两个作者曲洋和刘正风。

《笑傲江湖》中,金庸描写刘正风与曲洋合奏的《笑傲江湖曲》如此精彩,让刘正风和曲洋这两个出场很少的人物,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忽听得远处传来铮铮几声,似乎有人弹琴。七弦琴的琴音和平中正,夹着清幽的洞箫,只听琴音渐渐高亢,箫声却慢慢低沉下去,但箫声低而不断,有如游丝随风飘荡,却连绵不绝,更增回肠荡气之意。

琴箫之声虽然极尽繁复变幻,每个声音却又抑扬顿挫,悦耳动心。又听了一会,琴箫之声又是一变,箫声变了主调,那七弦琴只是玎玎珰珰的伴奏,但箫声却愈来愈高。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音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唯见明月当空,树影在地。

还记得在分别时刻,两人的对话吗?

广陵散简介,广陵散到底有多可怕(5)

刘正风说:“你我却也因此而得再合奏一曲,从今而后,世上再也无此琴箫之音了。此辈俗人,怎懂得你我以音律相交的高情雅致?”

而曲洋却长叹:“昔日嵇康临刑,抚琴一曲,叹息《广陵散》从此绝响。《广陵散》纵然精妙,又怎及得上咱们这一曲《笑傲江湖》?”

刘正风笑道:“你我今晚合奏,将这一曲《笑傲江湖》发挥得淋漓尽致。世上已有过了这一曲,你我已奏过了这一曲,人生于世,夫复何恨?”

江湖善恶,人世淡凉,何如奏一曲《笑傲江湖》,虽来于尘土,归于尘土,毕竟有一个知音,有一曲绝奏,有一次和谐。

满满都是无尽的血泪和爱恨。

《笑傲江湖》曲子的真谛是什么?刘曲两人为何感叹不能笑傲江湖?

在那个时代,他们两人正邪两立,世俗偏见,所能做的,也只有一个知音,一曲绝奏,一次和谐。

笑傲江湖里令狐冲和任盈盈的爱情固然动人,但是刘曲两人藏在曲声中委婉凄迷的情谊又何尝不动人。

广陵散简介,广陵散到底有多可怕(6)

公元262年嵇康三十九岁,在魏国都城洛阳,由司马昭阴谋问斩,死前三千太学生恳求将其释放而不能,嵇康仰见日影尚东,离问斩尚早,向行刑官索琴而弹之。他,以心为法,即兴演奏,用中国最古老的高雅乐器奏一曲《广陵散》。《广陵散》讲的是造剑工匠无辜被韩王*害,他的儿子聂政决心复仇,终于*死韩王的故事。几千年以来,作为古代雅乐的典型代表,古琴演奏一直追求一种轻微淡远的风格,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才是古琴的极致,琴性洁静,恬淡,淡远飘逸,古朴清远,大音希声。但《广陵散》激昂慷慨、汹涌澎湃的弹拨方式,打破了轻微淡远的传统风格。他铿锵有力,旋律激昂、慷慨,一反常规,打破传统,成为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广陵散》*气腾腾,由哀怨向大义凛然不断高扬。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应该看到,嵇康与《广陵散》都有着悲剧性。嵇康是人格分裂,他的思想极为复杂,内心向往出世的山林隐士的闲适生活,而现实的压力及常态却又让他无法逃避,但是他骨子里是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热血男儿。这种以历史与理想对照现实后发现的无法忍受的巨大落差,让他的思想承载着巨大的痛苦,而拥有一颗高贵的灵魂在乱世中来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酷刑。赫拉克利特说过:“一个人的性格,便是他的命运。”嵇康作为引领玄学潮流的精神领袖,有着先驱者的孤独,缺少知音,《琴赋》中就感叹:“识音者稀,孰能珍兮,能尽雅琴,唯至人兮。”嵇康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有着飘逸的风度,能保持自我的高洁,追求个性自由,散发出与传统所不同的奇异的美,将当时人们内心向往而不可及与内心承受的折磨和痛苦宣泄出来了,也就是通过嵇康将痛感转化为快感,也只是一种风尚而已。唯一让每个人心中感动并震撼的,应该就是嵇康视死如归的殉道精神。

广陵散简介,广陵散到底有多可怕(7)

《广陵散》包含的聂政刺韩王的故事,也具有悲剧的意义。相信嵇康在临刑弹《广陵散》的同时,一定会想到聂政,通过琴穿越时空把彼此的命运连接了起来。可以说的是,聂政是死于忠义孝道的,是封建思想的一个典型表现,他是一个武人,对于乱世,厮*等都没有太多的思考与反省,相反,这正是他的人生;而嵇康呢,看似是“迕世”,可是骨子里却是传统的封建礼教,也可以这样说,他其实一部分原因是死于这个的。就象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讲到嵇康、阮籍这样说的:“这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但又于此可见魏晋的破坏礼教者,实在是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一语道破天机,串联起嵇康与聂政相同的人生根基。

嵇康与《广陵散》都具有一种打破常规的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和谐”、“平衡”。而嵇康恰恰是愤世傲俗,在温情脉脉的传统文化长河里展现一种绝尘的美,与“中庸”、“平和”相距甚远。《广陵散》作为中国传统十大古乐中有着“*伐之声”的乐曲,也有着悲壮的历史内涵,与嵇康人格相契合。而琴作为“士”的精神表征,其声纤细、柔和,是“养心”之物。如此脆弱的琴弦如何能承载如此激烈愤慨情感的音乐?而嵇康做到了,一切都反其道而行之,却创造了中国文化历史上流传千古的绝唱。

我常觉得,古琴之声,昆曲,秦腔,才是真正的汉人之声,而其中尤以古琴之声中正大雅,历史久远,而为汉人之声的代表。现在的流行音乐,明星之声,皆非我个人情感中真正的汉人之声。

电视上天天说寻找好声音,嵇康就是他那个时代的好声音。《广陵散》就是嵇康活过的时代里最好的声音。

广陵散简介,广陵散到底有多可怕(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