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契丹逼近燕云十六州
在这以后,契丹确定了南下中原的战略方向。而南下战略的第一步,自然是吞并与辽国相接壤的、阻碍辽国南下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以幽州(也叫燕州,位于今北京市),云州(位于今山西大同)为代表的十六个州。大体范围是在华北平原与游牧民族聚居的大漠的山地地带。
▲燕云十六州覆盖北方险要山川,南靠平坦的华北平原
燕云十六州以南便是广袤无垠、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以北是茫茫无际的大漠。其大部分处于阴山,燕山,太行山北支等山脉,扼守山川险要位置,燕云十六州成为了中原地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防线,是汉人政权重要的国防要塞。
历朝历代的汉人政权都苦心经营着这片土地,到唐朝时,燕云十六州已人口稠密、经济商贸发达,每年贡税在国家税收中举足轻重,成为了边塞上的一串明珠。
在扑朔迷离的形势下,尽管辽国不断地袭扰燕云十六州,但燕云十六州还是牢牢被汉人政权抓在手中,直到公元935年。
二、沦陷:灾难的无限循环此时正处于五代的第二个王朝——后唐。后唐王朝于公元923年建立,之后经过战争击败后梁王朝(五代中第一个中央政权)入主中原,控制了长城以南的北方的绝大多数地区。
经过多年的征讨和兼并战争,中国北方出现了短暂的统一,燕云十六州也自然在后唐的版图之内。但是看似安定的局面之下,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后唐统一了中国北方,是五代面积最大的王朝
这一年,后唐皇帝驾崩,新主年幼,资历尚浅,威望不足。镇守地方的将领开始按捺不住,其中就以后唐大将,镇守晋阳城(今山西太原)的石敬瑭为首。
后唐也早已看出石敬瑭的狼子野心,于是派兵征讨石敬瑭,朝廷军队兵临城下,石敬瑭坚守不出。在危难之际,石敬瑭慌不择路,只得向北方的辽国求援。
为了争取辽国速派援军支援自己,石敬瑭开出了极高的报酬——向契丹称臣,割让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遭到了手下将领强烈反对:要争取辽国出兵,多给予些金钱锦帛足矣,没必要割让土地。更何况割让燕云十六州,北方将无险可守,彻底暴露在辽国面前,无异于是自毁长城。
▲因割让国土,而成为历史罪人的石敬瑭
自以为身家性命危在旦夕的石敬瑭还是固执己见,坚持派出了使者,向辽国求援。
得知消息的辽国皇帝大喜过望,立即派出五万骑兵支援石敬瑭,围城的后唐军队被契丹援军击溃。石敬瑭借机联合契丹骑兵南下,攻下后唐国都,灭亡后唐王朝,建立了后晋。
后晋建立后,石敬瑭为感谢辽国的帮助,认比自己小11岁的辽国皇帝为父亲,自称儿皇帝,向辽国称臣纳贡。并把燕云十六州全部给了辽国。
但燕云十六州的守城将领难以接受这屈辱的现实,守城拒不投降,并请求石敬瑭收回成命,放弃割让燕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