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文祥出身并不高,其卒于道光三十年(1850)四月二十九的父亲瓜尔佳珠,只不过是辽阳笔政。
文祥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九月十七,他亲叔叔家的堂姐和他同年生,因为文祥之母奶水不好,文祥的婶母就用糕饼去喂自家闺女,把奶水留下来喂侄子文祥。
而文祥又和比他大两岁的堂兄桂枢一起读书开蒙,一起外出就傅,兄弟俩感情很好,甚至超越比文祥小三岁的亲胞弟文祺。
和外出求学的文祥不同,文祺一直留在父母身边,九岁就订婚,结婚时间也比大哥文祥早。
而文祥直到道光十二年(1832)时,15岁才订婚,不幸的是,比文祥大一岁的未婚妻舒穆禄氏在次年(1833)秋病死。
道光十四年(1834),文祥又聘比他大四岁的沈阳正黄旗汉军贡生德谦之女潘氏,十六年(1836)十一月与之成婚。
道光二十四年(1844)五月初一,27岁的文祥才生育嫡长女会格;同年十一月十九,才24岁、嫡长女都3岁的文祺,又生下嫡长子凯肇。
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初七,文祺又生育次子凯元。而长期把发妻留在老家侍奉老母的文祥,还是只有长女会格一个孩子。
咸丰三年(1853)三月,仕途已经比较顺利的文祥,奉母命迎娶妾室白氏。同年五月,他的弟弟文祺被授骁骑校,准备来京。
咸丰四年(1854)冬天,文祺病故,年仅34岁。文祥总觉得胞弟在家侍奉父母有功,因此对弟弟很是愧疚,对弟弟的妻、子也百般照顾。
咸丰七年(1857)十一月,文祥已经40岁,白氏为他生下次女招格。
一直到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初十,白氏才生育庶长子熙治,而此时,文祥的侄子凯肇都16岁,凯元也10岁了。
咸丰十一年(1861)同治帝登基恩荫诸臣,文祥想把属于他的恩荫,转给17岁的大侄子凯肇,但因为律法有规定,有儿子就不准荫侄,因此,这个恩荫仍归文祥2岁的长子熙治。
同治元年(1862),文祥被两宫追赠三代,知恩图报的文祥,请求朝廷把对他妻子潘氏的诰封,转赠给对他有哺育之恩、已经过世的婶母。
同年七月,文祥做主为侄子凯肇迎娶正红旗满洲的伊尔根觉罗氏;八月,又做主把侄女嫁给镶黄旗满洲梅和里氏,这两桩婚事都是其弟文祺生前定的。
这一年十月初六,文祥的妾室白氏,又生下次子熙联。
同治二年(1863)秋,文祥把嫡长女会格,许配给正白旗满洲喜塔腊氏,女婿名叫宝春,是同治元年的举人。
同治三年(1864)四月,文祥的长女会格出嫁时,和文祥情同手足的从兄桂枢病故,文祥为之悲痛不已。
就在这一年七月初二,时为军机大臣、工部尚书的文祥,又被赏太子太保衔,这次他终于把恩荫转给大侄子凯肇,已经21岁的凯肇被赏员外郎、分部学习行走。
同治四年(1865)七月十一,一直在老家侍奉婆母的文祥嫡妻潘氏病故。
话说古代的嫡妻真的好悲催,丈夫在外做官,她要在家侍奉公婆,还要看着婆婆给丈夫塞妾室、生儿育女,真的是为夫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啥都没落到。
就在潘夫人去世不及十日,凯肇的妻子伊尔根觉罗氏也病亡。
到当年冬天,身为大伯父的文祥,又为侄子凯肇聘娶宗室氏为继室,并让凯肇入盛京工部当差。
凯肇性格自大,又喜好浮华,还不喜欢读书,文祥很担心侄子染上不良习惯,对他“切切相戒”,总是担心他当差、处事有不妥当的地方。
同治五年(1866)夏,在老家的文母,携家带口的,终于来到京城,文祥是朝夕问安,力表孝心。
就在当年七月,京中出现喉疫,文祥前脚才给小儿子熙联定亲,熙联后脚就在八月初八早殇,年仅5岁。随即,文祥才10岁的次女招格也患疫夭折。
文祥二子二女,就只剩下出嫁的长女会格,和长子熙治。
同治十年(1871)六月,凯肇的继妻宗室氏因为难产,母子都没有保住。那年十一月,文祥做主又为凯肇续娶继妻宗室氏的族姐大宗室氏。
可以说,如果不是大伯文祥在朝廷的地位,小小的员外郎凯肇,能迎娶两位宗室氏当继室的可能性是很小很小的,不管是从他的工作,还是婚姻,凯肇都要感谢大伯对他的帮扶。
从凯肇的婚姻也能看出,在古人眼中,原配和继室的地位是一样的,这再次证明网络所云的“继室要对原配执妾礼”是多么的可笑,这两位宗室氏会对丈夫的原配执妾礼吗?用脚指头想都不可能。
除此之外,文祥还在老母病逝后,主持分家,把父亲遗留的家产都分给凯肇凯元兄弟;同时,文祥还把自己置办的产业,又分一半给俩侄子,还分给他兄弟现银一万两。
这样壕的大伯请来一打!
文祥对侄子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但凯肇并没有对伯父有多么的感恩。
光绪二年(1876)五月初四,官方盖戳“清正持躬、精详谋国、忠纯亮直、诚恳公明”的大学士文祥薨,年仅59岁。
次日,两宫皇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传谕内阁,对文祥之故表示震悼,赏陀罗经被,派郡王衔贝子载澂前往祭奠,并加恩赐谥文忠,追赠太傅,入祀贤良祠,赏银三千两治丧,赐祭一坛,并赏给骑都尉世职,令其子熙治于百日孝满后承袭。
此时,丧父的熙治才17岁,还是个毛头孩子,一切都要听年长的堂兄凯肇指挥。不巧的是,凯肇的弟弟凯元也在此时病故。
办理完大伯和弟弟的丧事,贪婪的凯肇就唆使弟妇、凯元之妻倭氏,向堂弟熙治索要银两五千。年轻又软弱的熙治抗不过堂兄,只好给他们五千两。
这件事后来被盛京将军崇原听说了,哦!你们一家子原本都指望人家爹吃饭,现在人家爹没了,你们就仗着年龄大欺负人家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