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首都莫尔斯比港
而且,在教会本地人种蘑菇的同时,林应兴他们还教会了当地人如何种植旱稻。
蘑菇和稻米一起在当地落地生根巴布亚新几内亚虽然属于热带地区,但由于地势高和降水等缘故,这里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水稻。在中国农业专家到来之前,本地农村地区主要以红薯、木薯等食物为主食。
而稻米后来之所以能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也是一次巧合。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农业专家刚把蘑菇技术带来,恰好本地遇到了大旱,传统的红薯等主粮减产。
当地政府随即咨询我国的专家,能不能将稻米引进来?专家们在调研后发现,他们所在的东高地省地势高且灌溉设施不完善,不适合种植水稻。于是乎,他们随后决定将国内的旱稻带来试种一下,看看能否成功。
就这样,菌草技术被推广的同时,旱稻也生长在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土地上。当地人在这之前也是吃大米的,只不过由于自身没有种植,所有的稻米都是从国外进口。
而在更早的殖民地时期,西方白人虽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经营多年,但是却从来没有教过本地人如何去种粮食,更没有将稻米引进来。
事实上,这里虽然地势高不适合水稻生长,但却非常适宜旱稻的生长。时至今日,随着一些村庄开始种植旱稻,本地以红薯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也开始改变。
稻米再搭配种植的蘑菇,成为一些村庄新的饮食。相比于红薯,稻米可储存的时间更长,更有利于农民种植和收获。
巴布亚新几内亚七成以上的国土地势都比较高,如果这些地区将来都推广种植旱稻,那么他们的粮食就能实现自给,全国70%的粮食也就无需再进口了。
时至今日,林应兴所在的东高地省,旱稻的推广种植有六七千农民参与。蘑菇的推广种植,有两千多农民参与。
产业不但让直接参与的农民收益,还带动了周边畜牧业的发展。蘑菇生长后的菌草,经过加工就成了不错的饲料。
由此带给当地人的改变,也是日新月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