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边城》剧照
和沈从文相恋之后,高青子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紫》,就在沈从文主编的《国闻周报》之上。这篇小说以八妹的角度讲述哥哥和两个女子之间的感情纠葛。哥哥的未婚妻名为"珊",而介入他们之间的女子名为"璇青"。当时沈从文常用的笔名是"璇若",加上"高青子",正好是女主角的名字,可见这个人物身上有着两人相恋的痕迹。"紫"是一个阴郁的颜色,两人的爱情本来就背离了道德,即便高青子能和崇拜的作家在一起,依旧逃不过内心的自责。
在沈从文的指导和鼓励之下,高青子写了一系列的小说,都是以颜色命名的用黄、黑、灰、白来表达主人公的心境。
沈从文和高青子的恋情并没有隐瞒多久,1936年春节刚过,沈从文主动将自己和高青子的恋情告知妻子张兆和,而那个时候张兆和刚刚生下了长子,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之上。曾经口口声声将自己奉为女神的丈夫竟然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爱上了别人,还这样毫无愧疚地"通知"了她,张兆和无法理解,愤怒和震惊让她不想面对沈从文,直接回到了苏州娘家。
沈从文处理这件事的方式非常诡异,他没有去苏州劝回张兆和,也没有写信向张兆和表达歉意,而是每天写一封长信,记叙他和高青子之间的恋情。他也向张兆和保证,高青子仅仅是他生命之中的一道"虹",转瞬即逝。
旧中国并没有确立"一夫一妻制",很多文人不止有一位夫人,沈从文和高青子相恋之后,还是希望妻子张兆和能够理解他。沈从文这么做并不是给张兆和提前打预防针,不是试探她,刺激她,更不是想要将来娶高青子做小妾。在沈从文的心中,对高青子短暂的爱永远不可能凌驾于对张兆和的爱之上,他希望张兆和明白,他对妻子从来不会有隐瞒,他向张兆和剖析自己对高青子的好感,坦诚自己对这段感情的体验,他甚至想要张兆和同他一起来体验这种情感,希望张兆和可以开导他。
图|张兆和和沈从文晚年回湘西
他说:"我不能想象我这种感觉同我对妻子的爱有什么冲突,当我爱慕和关心某个女性时,我就这样做了,我可以爱这么多的人与事,我就是这样的人。"
然而,张兆和并不懂这些文人们所谓的"风花雪月",她不可能对丈夫的出轨无动于衷,还能像圣母一样分享他寻找到新恋情的喜悦。张兆和回了一封信,字字句句都是伤心和嫉恨。
张兆和的回信,让沈从文痛苦不堪,他不能失去张兆和。他从没觉得他和张兆和是天作之合,她能答应和他走进婚姻,沈从文一直抱有一种感恩的心态。那三年几乎得不到回应的追求,让他一度觉得张兆和是不可能打动的。
沈从文如何能保持着对初恋的崇拜和爱,又不顾一切地投身另一段感情之中呢?这种有悖常理的感情选择,极少有人能懂,但沈从文认为有一个人会明白。他跑到梁家找林徽因倾诉。
图|林徽因
相比于张兆和,林徽因确实能够更加体会到沈从文的心情,他甚至在沈从文的身上看到曾经的徐志摩。1936年2月,林徽因给沈从文写了一封信:"一句话打到你的心里使你理智和感情全觉到一万分满足。这如同相爱,在一个时候里,你同你自身以外另一个人互相以彼此存在为极端的幸福;如同恋爱,在那时那刻眼所见,耳所听,心所触无所不是美丽,情感如诗歌流动,如花香那样不知其所以,这些种种都是一生不可多得的瑰宝。"
信件末了,林徽因还做了一个饶有深意的建议,让沈从文去寻找金岳霖谈一谈,让金岳霖跟他分析人性,给他开导。金岳霖喜欢林徽因众所周知,林徽因感恩,却一直恪守为人妻子的本分,两人之间维持着最佳的距离、合适的礼数,而金岳霖也因为珍惜林徽因,从不愿意破坏她现有的幸福。林徽因是在告诉沈从文,在爱情之中一定要学会把持自己,不要破坏家庭。
图|金岳霖和林徽因的合影
很显然,林徽因在沈从文的身上回忆起了当年徐志摩对她的爱恋。这些文人心中的爱情是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是带来创作灵感的源泉,从爱一个人和被一个人爱之中,他们能够领会更多,这对于他们是一种美,是一种精神财富。
但对于张兆和而言,这种论调显然是不可理喻的,无论沈从文经历了多少心理挣扎,她心中还是留下了不可愈合的伤疤。在亲友的好意劝解之下,沈从文答应和高青子断绝关系,为了免除后患,张兆和的亲人们还在张罗给高青子介绍对象。
1937年8月,因为抗战的爆发,沈从文离开了北京,辗转天津、青岛、济南、南京,来到了武汉。1938年,沈从文来到了昆明西南联大。那时候的张兆和刚刚生下了次子,还没有从丈夫背叛的阴影之中走出来,她拒绝和丈夫离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