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秋的吃食,自然是绕不过月饼。
无论是皮薄馅软的广式月饼,以素字见长的京式月饼,还是香浓味醇的滇式月饼,都有着一众忠实的拥护者。但今年率先冲上热搜的,是「上海月饼店排队 5 小时」才能买到的「鲜肉月饼」。
宋代诗人苏轼的诗词「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最早将月和饼联系在一起。酥,是酥油;饴,是麦芽糖。尽管当时还未出现「月饼」这一说法,但诗中提到的这种点心,与如今的甜口传统苏式月饼可以说是相差无几。
鲜肉月饼,便是苏式月饼中的后起之秀。它的来历,如今已无从考证,仅有几则坊间传闻成为了老上海们茶余饭后的消遣。
「上海月饼店排队 5 小时」,为的就是这一口「鲜肉月饼」。
一种说法是,鲜肉月饼的前身是「高桥松饼」。作为上海高桥古镇四大名点之一,高桥松饼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 世纪 60 年代的高桥食品厂,在淮海路上的名号很是响亮。各式点心中,鲜肉馅儿的高桥松饼,尤其受消费者喜爱,到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鲜肉月饼。
尽管高桥食品厂已经关闭,这门手艺却被当时的糕点师傅传承下来,带去上海浦东的高桥镇上。如果想吃「正宗的」,就得专程跑一趟古镇了。
另一种说法是源于美食家沈嘉禄。他曾写道,据考据,鲜肉月饼最早诞生于上海曹杨路、兰溪路一带的「悦来芳」。但其本人也曾表示,年代久远,并无确切资料可考。
甚至还有说法称,鲜肉月饼是由苏式茶点中的一种鲜肉饺演化而来。这种饺子肉馅紧实,表皮酥脆。改变形状之后,就成了鲜肉月饼。
虽无法考证源起,但可以确定的是,「鲜肉月饼」一直都是江浙沪地区很受欢迎的茶食。
尽管无法得知鲜肉月饼最初的起源,但说它风靡上海滩,是丝毫不夸张的,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更甚的是,这股风吹向了各个城市,撩拨着许多食客的心。
坐标北京的编辑部也很好奇,这鲜肉月饼究竟有什么魔力。于是我们测评了 10 款可以网上代购的最为热门的鲜肉月饼,其中 8 款来自上海,1 款源于苏州,1 款在多个城市的连锁店都能买到。
一只优秀的鲜肉月饼,少不了层层分明的酥脆饼皮,和肉质鲜嫩、汤汁饱满的内馅。更重要的是,二者搭配起来要恰到好处,不能失了整体的口感。因此,此次测评打分依据的就是饼皮、内馅和搭配起来的口感这三个维度。
看完这篇文章,希望排队的时间,或者叫跑腿找代购的钱,都花得值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