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改进的路径,企业质量管理不足之处

首页 > 书籍文档 > 作者:YD1662023-11-29 09:47:33

在企业做咨询辅导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型企业,他们的质量意识还是非常很明确的。包括从上到企业负责人下到生产员工,质量意识都非常明确的,都知道要把产品的质量要做好。但是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大家对质量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把质量做好,一些具体的质量的管理理念和质量工具的运用了解比较少,甚至不太懂,知道的比较少或者也很少去运用这些常规的一些质量的工具来提升质量。

在一些大的企业运用的比较成熟的质量的管控的体系,像常用的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这些庞大的质量管控体系,但在小型企业就是“小脚穿大鞋”,非常不适应。如果把这些质量管理模式照搬照抄到小企业中,就会让小企业的管理成本上升,效率下降,非常的不适用。这也就是很多小企业对这些庞大的、复杂的这些管理体系非常有抵触的。也就造成了企业进行了一些质量体系的认证,这些体系所准备的相关的一些文件程序和作业要求,都写成了各个文件,但是都锁在文件柜里,在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中根本没有按照这个去做,所以这些按照规定做成的这些文件体系就“束之高阁”了,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

这些体系文件怎么能够变化成为和小企业自身的特性相匹配,让这个真正的质量管理体现出来。这个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在企业中,推行适合这些小企业的一些质量管理体系。下面就是在一些企实际推行中的一些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首先,在企业中推行质量管控,把质量分成“人、机、料、法、环”五个管控部分,分解来对质量进行管控。加之匹配的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去配套去使用。这样就把我们现有的质量体系能够很灵活、实际的在企业中真正的发挥作用,而又不刻板、繁琐。实际上相当于是简单化、实用版的质量体系。

我们说“人”是第一个因素。在企业中,所有的这些制度、流程、工具、产品、物料都是靠人进行运转的,所以“人”是一个企业最关键的核心因素。“人”对产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排在这五大因素的第一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机”。简单理解就是机器设备。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是由设备加工出来的。如果机器设备的性能达不到要求,那么就加不出合格的产品来。同时在机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会进行有一些使用寿命的衰老和变化,因此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就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够达到设备出厂设置的性能。精益生产常用TPM全员设备管理。由于企业特性的不同,对这个因素关注的轻重点也不同,比如一些组装型企业,由于零部件大都是由供应商进行加工后送过来的,企业只是简单一些装配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设备。所以这类企业对设备的要求不是太高,基本上就是简单的人工或者一些稍微自动化一些的流水线就可以了。而对一些注重于机加工型企业,主要是靠设备来进行加工,企业的核心在设备,所以企业在设备上关注度会比较高,运用TPM则达到的效果就会比较好。

第三个因素是“料”,就是跟物料有关的一些所有的物品。在质量管控中,我们分析的质量原因大多跟物料有关系,从原材料到零部件以及加工过程中的成品物料等等都是跟物料有关的,所有的质量异常都发生在物料上,一个产品上或者其中的一个零件儿上。这是质量中管控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第四个对质量有影响的因素就是“法”。简单理解就是法律、法规。在企业中法律法规就是质量管控的一些程序和文件,比如工艺文件、作业文件、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制度,流程的文件等。在企业里,我们在制定了一些文件的要求的情况下,员工没有按照去执行,或者说没有明确的制定这些相关的文件要求,员工不太清楚是怎么做,这样会对产品的质量会造成影响。所以在质量的管控中,这些也是一个把控的重要部分。

第五个就是“环”,简单的理解就是企业现场环境。实际上更深的理解是企业氛围和自身,甚至涉及到企业文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简单的看,产品的质量是在生产环境中的,对这个环境有些要求。比如说仓储的环境要求,如果是电子类的产品,对仓储环境有很高要求的,它的湿度和温度都会对物料质量影响很大。在一些企业,有粉尘,灰尘也会影响产品质量,比如说电器类的行业,这些都会影响触点的接触,带来的电阻变大,通电温升变高等等。所以环境对质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整个来说,对质量有影响的就是这五大部分“人、机、料、法、环”。所以在质量管控中,我们可以从这个维度去入手,把质量控制起来。

除了上面质量影响质量的5个因素以外,我们还可以从另个角度,就是从变化点的维度来管控质量,就是3H变化点管理法。

3H,就是首次的、间断的、变更的。

具体说就是,首次做到某一个产品或部件,也就是第一次开始生产加工的时候,这个要关注质量,这个现象大多发生在新产品试制的过程中。因为是新产品,它的“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可能都会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这样的时候就会产生产品的质量异常。

第二个就是中断,中断的意思就是间隔的一段时间后再一次生产,以前曾经生产过,现在很久没有生产过了。比如说三个月或6个月之前才生产过,现在又要再生产。大家对这个产品生产就不是特别熟悉,很可能会造成一些工具的遗忘,或者装配或加工过程出现的一些物料的错误操作。。

第三个就是变更,就是我们在经常在生产过程出现了变化。比如说一些技术要求的一些变更,客户的增加的一些特殊要求,生产过程工序的变更,物料的变更等等。每一次变更就有可能会导致一次潜在质量异常的发生。随着变更的关注也是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儿所要做的。

总的来说,第一次生产,首次生产,中间间隔和变更,这三个方面都对质量会造成影响。从这三个变化的关注,对质量进行管控会提升质量。或者说我们发现一些质量问题的时候,从这三个方面去查找原因,看看有没有变化点发生。比如以前没有出现,现在突然出现这个产品质量异常,那么它是不是首次生产,是不是间隔了中断了,或者是不是发生了变更,从这个三个点入手来提升质量,来寻找异常,查找原因,这是提升质量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在企业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质量的异常。当异常发生的时候,我们怎么来解决呢?有什么方法呢?我们大致分为两条路径来解决,一个就是短期路径,一个是长期路径。短期措施就是救火。比如说现场着火了,怎么办呢?赶快去实施救火,或者找喷雾器,或者找打110请消防队员来把火灭掉。这是短期措施。还有一个长期措施,就是说预防。为什么会发生着火,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找到原因,然后采取的采取措施,让这些容易发生火的因素消灭掉,这样这个火就不再发生,这就是长期措施,也就是预防。

就是两条路径,在实践中很有效。我们在一个企业里发现一个方法给大家学习和分享一下,就是救火和预防,短期对策和长期对策,这个方法的名字叫《质量三大异常》,是哪三大异常呢?第一个就是客户异常,实际上就是客户投诉的质量异常。第二个就是内部异常,就是内部运营生产过程中,内部发现的质量异常。还有一个就是供方异常,就是供方物料发生的这些异常,在供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然后记录下来,进行原因分析,然后采取长期措施和短期措施。短期措施马上处理掉,然后长期措施进行预防。

但是我们在企业中常常会发现,特别是有些小企业,大家对救火措施是比较关注的。因为发生质量问题,不管是客户的还是内部的,大家都比较重视,所以赶快去救火。尤其客户提出了质量问题,大家都有有意识赶快去救火。但是救火以后呢,大多企业认为这个事情就过去了,这个异常解决了,很多企业都没有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质量异常,异常原因是什么?造成这个原因,我们有什么改进措施,这个改进措施是如何制定,措施有没有去执行,执行的效果怎么样?这个大家都没有过多关注。这样救火是救完了,但隐患没有铲除,当然隐患的条件一旦具备的时候,还会再次发生质量异常。这个就是我们非常企业中非常明显的特点。救火很重要。救完火以后就是预防很重要,一定要采取预防措施,也就是用长期措施来达到彻底的消灭隐患。那这样就会把质量从根本上一点点的进行提升。

改善质量有两条路径,一个是短期措施,一个是长期措施(质量体系也归属与长期措施)。

那要提升质量呢,也有这么两条路。一个是就是通过技术工艺的改进,整体性的、系统性提升质量。这是一种从上而下的一种方法,这样做比较系统化,优点是系统整体去提升。但是在小型企业里是很难做到。因为这样做需要很强的技术实力。一般企业负责人就是技术员,最多有一个技术员已经很了不得了。在小型企业里技术人员是比较稀缺的,也是很难吸引到尖端的技术人才。所以这一点对小微企有点不太实用。

另一条提升的路径就是说三大异常,这是一条从下而上的路径。刚才说的客户异常,内部异常、供方异常,通过三大异常,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而且不光是短期措施解决,更要是长期措施的解决,这样才能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一点一滴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慢慢去提升。

在具体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推荐有一个方法叫“质量的四不放过”。就是就是没有分析原因不放过,没有制定改进措施不放过,没有对当事人进行培训不放过,周边的人得不到教育和培训不放过,叫四不放过。

实际上“质量的四不放过”是从这个“安全的四不放过”转换过来的。以前我们在安全生产中有“三不伤害“、“四不放过”,“三级安全教育”等等,这种很好的工具方法。现在把这个移植到质量过来也是很好用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啊,简单的就是说是PDCA 。发现问题,采取措施,然后实施解决。再后是自己和周围同类型的人再举一反三,这是很好的一个解决方法,所以对小微企来说,整体来看质量的意识都会有。具体解决的方案和工具则了解比较少。照搬大企业的这些体系比较繁杂,庞大,对小型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想提升质量,又觉得大型企业这种质量管理过于庞大,那怎么办?“质量五要素”,这种管理方法针对性比较强,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实用,在有些企业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