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在一些地区立春有吃春饼的习俗,相传春饼作为潮州传统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间小食演变过来的。
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
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称为“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到清代,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
现在,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动手DIY」
1、烧好的热水和面,热水和出的面没筋,比较柔软。
2、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搅拌,搅到面成块状,放到一旁晾凉。
3、面不烫手后,揉成光滑的面团,放在保鲜袋里备用。
4、土豆洗好去皮,切成丝状。香葱切段,再配些干红辣椒,蒜沫。(炒土豆丝时用)。
5、面团搓成条状,用刀切成大小一样的面块。
6、拿出两个面块揉圆压扁,用其中一个面块涂上色拉油,沾满油的那一面与另一个面团放一起,再擀成薄薄的饼状。
7、平底锅加热放入擀好的饼,小火,大火易糊,等到饼身有泡泡过气来,反面再烙几秒,出锅。
8、卷上炒好的土豆丝,配一碗清汤,吃到满足。
宁派 · 造型别致以浙江宁波为代表。历史悠久,宁式糕点选料讲究、营养丰富、加工精细、造型别致,并形成以酥为主,酥、软、脆分明的特点,代表点心有汤圆和豆酥糖。
▼汤圆
汤圆是浙江宁波著名的汉族小吃之一,也是中国的代表小吃之一,春节,元宵节的节日食俗,历史十分悠久。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现在的浙江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脂肪油、少许白砂糖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汤圆。
「动手DIY」
1、准备好材料:糯米粉200g、生花生仁200g、核桃30g、红糖20g和猪油15g。
2、将花生和核桃仁放入微波炉高火两分钟左右,然后去皮切碎。
3、锅里放入白芝麻干炒,炒熟。
4、加入花生和核桃仁,加入适量红糖和猪油,翻炒均匀,稍微湿一点,不要太干。
5、汤圆馅料做好。
6、用快烧开的水,一点一点加入,将糯米粉揉成干湿合适的面团。
7、收口,然后搓成光滑的汤圆。
8、放入水快烧开的锅里,轻轻晃动锅,开中小火,煮七八分钟至汤圆熟。
▼豆酥糖
豆酥糖是浙江宁式传统小吃,茶食。创始于清代,一直是宁波“三北”的名点,故又称三北豆酥糖。
特点是香、甜、松,进口酥而易化,具有浓郁的黄豆香味,酥松,易溶化,无糖渣,不粘牙,有黄豆香味。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陆埠镇上有一家“乾丰”的南货茶食店,请来了一位宁波籍的老师傅,人称殷先生。殷先生一到“乾丰”,他对这里的糕点、茶食品味个够之后,就动脑筋想办法,做人家没有的新糕点,豆酥糖就是其中一个品种。
「动手DIY」
1、准备用料:熟黄豆面150克,水麦芽50克,白砂糖100克,水50克,盐0.7克,玉米油1/4大勺
2、将黄豆面炒香,取150克。放入烤箱,100度,保温,备用。
3、将水麦芽,糖,盐,水倒入锅中。
4、煮沸后测温,煮至136度。
5、加入油,拌匀。
6、倒入3/4黄豆面,搅拌均匀。
7、将剩下的黄豆面铺在案板上,倒出拌匀的黄豆面。
8、整理成厚约1.5厘米的大片,切成1.5-2厘米见方的小方块。
川派 · 软糯油润以成渝地区为代表。馅料多用花生、芝麻、核桃、蜜饯、猪板油丁,糯米制品较多,软糯油润,香甜酥脆。代表品种有叶儿粑和米花糖。
▼叶儿粑
叶儿粑又叫艾馍,是四川地区特色传统小吃。节日食俗,在川西农家清明节、川南春节的传统食品。
1940年,崇州怀远“古镇人家”将艾馍精心改制,更名为叶儿粑。
制作叶儿粑选料考究,工艺精细,具有色绿形美、细软爽口的特点,为四川名小吃之一。
用糯米粉面包麻茸甜馅心或鲜肉咸馅心,外裹鲜橘子叶,置旺火蒸。特色是清香滋润,醇甜爽口,荷香味浓,菜分两味,咸鲜味美。
「动手DIY」
1、准备好黑芝麻花生馅,还可以准备其他馅料。
2、糯米粉倒放入盆,然后入开水再用筷子拌匀。
3、再揉搓成光滑的粉团。
4、取约45克的小粉团压扁,包入馅料。
5、封口后揉成表皮光滑的圆形。
6、依次垫裹油纸再放入蒸笼。
7、蒸锅水开后再放入蒸笼,大火蒸15分钟。
8、叶儿粑完成。
▼米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