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倘若环境没有被污染,水源是干净的,贻贝等双壳贝类的体内也就不会蓄积那么多的毒素了,而造成水源污染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1.农药、重金属以及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药的品种和化学物质也在不断增多,到2020年,世界上的农药种类已经有1500多种了,注册生产和使用的化学物质,也超过了35万种,有害的重金属则主要来自于工业的废水、废气和废渣,这些农药、化学物质以及重金属,通过降雨等形式被带到水中,被水中的浮游生物吞食,贝类又吞食水体和浮游生物等,自然就将农药、化学物质以及重金属等都蓄积在了体内。
2.石油开采造成的水污染
近年来,我国沿海石油的勘探和开采,造成了沿岸主要港湾、河口海域的贝类都受到了不停程度的污染,经检测,这些贝类中全部含有石油烃,石油烃是有机污染物中的一种,人类如果摄用,将会损害人体的健康。
这些有害物质不断通过降雨或水体迁移等方式,流入海域,造成近年来越来越多能产生毒素和其他有害影响的赤潮不断发生,赤潮的规模也变的越来越大,这些赤潮一方面遮挡住了阳光、消耗了水中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又因为赤潮中大约有70种藻类存在毒素,最终导致海洋生物生理失调或者死亡,而死亡了的生物在赤潮退后又会在缺氧的状态下被分解,最终又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危害海洋,如此恶性循环。
而贝类动物因为其特殊的生理特性和适应极端环境的特殊能力,导致它们在赤潮下没有死亡,反而是将摄食到的毒素全部积聚到体内,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贝类的毒素蓄积率不断超标。
其中,贻贝的蓄积能力又明显高于其他贝类,这也就造成了我国乃至世界的贝类海鲜中毒事件,矛头直指贻贝。
为了降低贝类,特别是贻贝的毒素含量,我国做出的努力2018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面积为124万公顷,但由于贝类迁移能力弱,又是滤食性的生物,在海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在贝类净化方面做出了以下几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