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吃的钉螺,学名叫棒锥螺,之前流传的“钉螺中含有血吸虫”的“钉螺”并不是它,而是另一种如米粒大小的淡水螺。
还有另一种长得也很相似的淡水螺,同样被南方部分地区称作“钉螺”,也叫“山坑螺”、“扭扭螺”,“短沟蜷”,虽说能吃,但容易有寄生虫,还是不推荐食用。
每到嗦螺季节,北海的“螺市”就会异常热闹,凌晨三点钟,渔民们会带着新鲜的海货带到螺市交易。
夜市摊上的炒钉螺,多数是大火快炒,三分钟左右就出锅,可挑剔的北海食客可不满足于此。
花椒、辣椒等十多种香料,热油爆香之后放入最重要的酸笋炒制,然后倒入被砸去尖头的新鲜钉螺,一通熬煮,让钉螺彻底入味。
坚硬的螺壳此时摇身一变,成为了帮助螺肉锁住Q弹口感的道具,鲜嫩多汁的螺肉被扯拽出螺壳,犹如弹簧般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