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丹东这边眺望,宽阔的中朝鸭绿江大桥一头连接着丹东日益快速发展的新区,另一头却隐入了朝鲜荒芜的菜地里,任谁看了都忍不住叹息。
那么,朝鲜方又是出于什么考虑,从开始修建大桥的时候就态度消极,几番劝说之后好不容易同意了修建,中方出资,大桥主体都修建完成之后,又不愿意配合完成最后的引桥部分,拉通新桥了呢?
首先,态度上的暧昧不清。朝鲜方对于开放经济步伐一直比较缓慢,他们国内始终有一部分人惧怕与中国过深的经济往来,造成日后开放后对中国经济的过度依赖。
除了经济以外,大桥的打通意味着双边更加自由的往来,日新月异的新中国对于朝鲜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可小觑。
总的来说,就是朝鲜一方面希望得到中国的支持,一方面又惧怕中国对本国影响过于深入。
其次,实力上的差强人意。从硬件上来看,虽然中方已经承担了中朝鸭绿江大桥修建的绝大部分工程,朝鲜只需要建设本国国土上的引桥部分。
但对于朝鲜的工程能力来说,这依然是不小的挑战。迟迟无法完成引桥的修建,也跟他们的基建能力脱不开干系。
从软件上来看,双方国际贸易的流通,需要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的支持。而朝鲜缺乏相关的经验,相关部门对于政策的拟定和审批也一直难产待定。
再然后就是2019年开始席卷全球的这场疾病了,朝鲜在应对疫情上采取的是彻底的封锁国门的做法。
因此,这也给朝鲜继续拖延中朝鸭绿江大桥的工程提供了新的理由。原本朝鲜方宣称22年10月将配合中朝鸭绿江大桥完成通车,然而时至年底依然没有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