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记者:李欣欣
上海人对鲜肉馅头有一种执念。但凡需要包馅入皮的食物,汤圆青团月饼,生煎小笼蛋饺,都少不了鲜肉的身影。
这份对肉馅的热爱,并没有止步于点心界。
在上海传统家常菜中,肉馅被演绎为一种独特的烹饪技法,叫“塞肉”。
最著名的是油面筋塞肉、田螺塞肉,还有食堂系列的油三角塞肉,“本帮餐馆必备菜”虎皮尖椒塞肉、葱烤鲫鱼塞肉和油条塞肉。
方便又营养,实惠又不失体面,鲜肉馅头很好地诠释出了本帮味道的灵魂所在。
一
“南北咸甜之争”的话题屡上微博热搜。
北方人接受不了咸鲜味的鲜肉粽、鲜肉汤团,而在上海人眼里,这两者是粽子和汤团的“正宗代言”。
除了这些常见的点心,还有一种地道传统的点心叫粢毛团,很能说明上海人对肉馅头的热爱。
粢毛团是上海的一道传统点心。
粢毛团的外形像一只圆圆的白刺猬,外面沾满了粒粒分明的糯米,一个拳头大小。
然而,这只表面沾满糯米、看起来软糯香甜的点心,内核却是带汤汁的肉馅子!
掰开粢毛团,里面是带汤汁的肉馅。
哪里还有传统的粢毛团在卖?我们在老城厢找到了。
中华路的德兴菜馆有个点心窗口,那里粢毛团每天大概能卖出80只。
这里的点心间组长施凌凌告诉我们:“在小南门,粢毛团和蟹壳黄、麻球一样,是附近居民从小吃到大的传统点心。”